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西安推動航空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奮勇爭先,決戰決勝“十四五”)

本報記者??張??鐵??張丹華

2025年08月14日08: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白色機身、紅色尾翼、黑色螺旋槳,我國自主研制的新舟60民用搜救機7月24日在陝西西安完成首次飛行。

  在西安,這樣的首飛並不少見。67年前,新中國航空人奔赴西安,建設“172廠”。“172廠”是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我國航空產業奠定了基礎。如今,全國1/4的航空科研力量、18個航空“國家隊”和2000余家配套企業聚集於此,構建起國家級航空產業集群。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指出:“要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西安立足自身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推動航空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

  全鏈協同,做強產業集群——

  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擁有1000余家零件制造企業、1.2萬台數控機床,從毫米級標准件到飛機壁板,都可以制造。

  鍛造“骨骼”。西安三角防務股份有限公司鍛造車間裡,12.5萬噸模鍛液壓機正在建設安裝,投入使用后將為飛機鍛造鈦合金“骨骼”。

  生成“肌肉”。西安澤達航空制造有限責任公司一號廠房內,刀頭飛速旋轉,每年30萬個飛機零件將從這裡走下生產線,成為飛機的“肌肉”。

  打通“經絡”。西安奧若特材料技術有限公司車間裡,高低壓管路、隔熱降噪產品等飛機的“經絡”,在這裡研發、生產、裝配、試驗。

  設計研發、零件生產、整機制造、強度驗証、試飛鑒定……西安已形成完整的航空產業鏈。

  創新突破,激活發展引擎——

  從1天到1分鐘,是這裡的效率變革。

  “用傳統方法計算起落架關鍵姿態數據,1個人要用上1天才能完成。”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鋒指著車間裡的智能生產線說,如今隻需3個步驟,1分鐘就能完成。

  從化學銑到鏡像銑,是這裡的工藝變革。

  西安興航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裡,刀頭在巨大的曲面板材上刻下紋路。“飛機蒙皮過去靠化學試劑‘蝕’,現在靠‘雕’。”公司副總經理曹鵬飛介紹。這套自主研發的類鏡像銑五軸蒙皮銑切專用裝備,成本僅為進口設備的1/10,效率提升50%。

  從“看天做”到“全天候”,是這裡的實驗變革。

  室外是30多攝氏度的高溫,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的氣候環境實驗室裡,寒風呼嘯、大雪紛飛。這個13萬立方米的空間,能精准復現12種氣候環境,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生態賦能,筑牢發展根基——

  產業配套更加完善。“去年我們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4%,越來越多本地產品通過中歐班列走向全球。”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管理發展中心主任楊永濤介紹。這裡為國產大飛機產業鏈延伸和全球航空產業深度融合提供強大支持。

  人才基礎不斷夯實。在西安“空天銀暉專家驛站”,退休航空專家定期來企業傳授經驗﹔西安航空基地聯合18所高校組建人才聯盟,每年培育近萬名專業人才﹔空天動力陝西實驗室聯合西北工業大學建立8個創新中心,孵化出空天超算等一批優質項目……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從今年起,西安實施大飛機配套能力建設“三年行動”,從土地、資金、人才等全方位支持企業發展。“拿地即開工”,讓一個個項目加速落地﹔閻良區預留1.4萬畝工業用地,為產業發展留足空間……

  2024年,西安市航空集群整體規模突破1500億元,綜合實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我們將錨定建設‘世界一流航空新城’,在大飛機規模化、低空經濟等領域持續發力,讓更多‘西安造’翱翔藍天。”西安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4日 01 版)

(責編:任佳暉、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