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開放筑高地 內陸變前沿(走市場 看韌性 強信心)

——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一線觀察

本報記者 張 鐵 高 炳

2025年09月17日08: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從陝西西安出發,穿山越海15天,產自中國的廚衛產品運抵歐洲﹔7天左右,產自哈薩克斯坦的面粉送進西安市民的廚房,“變身”油潑面……一列列“鋼鐵駝隊”,讓這樣的場景不再新奇。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突破3萬列,超過全國總量1/4﹔平均每80分鐘,就有一趟中歐班列從西安出發或抵達。

  設點、走線、聯網、布局……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穩步推進。作為服務全國向西開放的物流樞紐,這裡已成為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的重要抓手。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在西安實現了集結交會,基本形成面向亞歐、通達全球的現代物流體系。

  以中歐班列為紐帶,以開放平台為支撐,不靠海、不臨江、不沿邊的西安,在擴大開放中打開發展新天地。近日,記者來到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探訪,感受從絲路駝鈴到班列汽笛、從內陸腹地到開放高地的巨變。

  拓網

  攜手共建,聯通亞歐貨暢其流

  清晨,西安國際港站,汽笛聲劃破寂靜。

  “這趟車12天后到阿塞拜疆。”目送班列遠去,西安國際港站值班站長路銘的思緒回到了2013年11月28日——那天,陝西首列中歐班列發車。

  “開行初期,中歐班列(西安)每個月隻有兩三列。”路銘說,“現在班列日均開行18列,西安國際港已經成為聯通亞歐的物流樞紐。”

  西安克米克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向南深有感觸:“以前,我們的貨物從浙江出發,海運轉汽運,到阿塞拜疆巴庫要幾十天。貨物運去巴庫港,中間隔著裡海,沒想過會有鐵路運輸的可能。”

  2023年,西安浐灞國際港與哈薩克斯坦國有鐵路公司(以下簡稱“哈國鐵”)攜手,推進跨裡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2023年11月,從西安開往巴庫的中歐班列首發,一路向西抵達巴庫港,全程僅用12天。

  效率高、穩定性強,需求節節攀升。截至今年6月底,跨裡海班列累計開行390列。“自從搭上跨裡海班列,公司合作客戶數量從15家增至40多家。”陳向南說。

  目前,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已開通國際干線18條、覆蓋亞歐大陸全境,集結國內線路26條、輻射國內主要貨源地。

  “線路通到哪裡,機遇就延伸到哪裡。”陳向南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們正在密切關注跨黑海班列,打算拓展羅馬尼亞市場。”

  增效

  數智賦能,運行效率大幅提升

  最近,西安普菲特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想正忙著“搶車票”——一名客戶打來電話,請他幫忙預訂15天內去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中歐班列艙位。

  打開中歐班列(西安)綜合服務平台,李想發現,半個月內隻剩2趟班列有余艙。確定箱型、箱數等信息后,李想順利為客戶的貨物“搶到了票”。

  “在綜合服務平台裡錄入裝箱清單等單証,就可生成國際鐵路聯運運單等材料。”李想告訴記者,這些信息會同步傳至哈國鐵進行預審,“貨物到達口岸換裝時,等待時間大幅減少。”

  2024年初,西安浐灞國際港與哈國鐵攜手構建數字化平台,關鍵單據實現雲端即時共享。“事前‘鼠標一點’,代替現場‘手工遞單’。”西安國際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告訴記者,數智賦能,中歐班列(西安)的運行效率提高30%以上,綜合成本下降15%以上。

  “過去急單不敢接。現在,客戶今天下單,明天就能裝箱。”李想說,去年公司發往中亞的貨櫃隻有1200櫃,今年上半年就發了4500櫃。

  數字化助力班列運行效率提升,也在改變場站作業模式。

  在西安國際港站,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構建的智能場站系統,在車輛進出、貨物裝卸等環節,可實時監控、智能調度。

  “集裝箱卡車不僅10秒便可通過智能門禁入站,還能直接導航到指定貨區貨位。”陝西浩榮運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客戶經理高斌說,“過去1小時的流程,現在壓縮到5分鐘。”

  “今年以來,西安國際港站已8次打破單日裝車量紀錄,最高達1530車。”西安國際港營業部值班主任劉順利說。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西安)開行3055列,同比增長28.8%。

  共贏

  優化服務,企業班列共同成長

  陝西康佳智能家電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每20秒就有一台洗衣機下線。

  “剛生產的家電,當天就能運到港口待發貨。”公司總經理陳釗說,“供不應求,訂單已排到今年10月份。”

  康佳集團在西北地區最大的生產基地,2022年建成投產,距西安國際港站僅1.5公裡。以往走海運,貨品40多天才能到歐洲﹔現在搭乘中歐班列,只要12天到15天。“公司在其他省份生產的空調等家電,也會在西安集結,乘班列銷往海外。”陳釗說。

  “服裝、家具、家電‘老三樣’市場火熱,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也很受歡迎。”劉順利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搭乘過中歐班列(西安)的企業達1.7萬家。

  優化運輸服務、深化國際合作,外貿企業和中歐班列共同成長。

  “門到門”運輸。今年初,滿載1300噸哈薩克斯坦成品面粉的中歐班列,直接開進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的園區,運輸成本大幅降低。

  “樞紐對樞紐”聯通。去年2月,位於西安國際港站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投運﹔今年6月,位於阿拉木圖的中國·西安哈薩克斯坦碼頭正式投用……東西呼應,提升了中哈兩國貨物集結、分撥能力。

  班列運行“客車化”。2022年10月,全國首趟中歐班列(西安—杜伊斯堡)境內外全程時刻表班列開行,貨運列車和客車一樣按時按點開行。截至今年6月底,中歐班列(西安)全程時刻表班列已累計開行534列。

  夜幕降臨,又一趟班列駛離西安國際港站,路銘目送其遠去,“十幾年來,樞紐越來越忙,我們的路越走越寬”。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7日 01 版)

(責編:王瀟瀟、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